搜尋此網誌

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

親子共讀

        最近有朋友問到有沒有適合親子共讀的英文繪本書單,因為朋友小孩對英文很排斥,所以除了在幼兒園有點接觸外,上了小學只有學校一週兩節的英語課。媽媽本身對英文還蠻喜歡的,所以想挑一些合適的繪本和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對英語慢慢產生興趣。
          以當老師的立場,我腦子立馬蹦出一堆繪本畫面,但是總覺得還是不太適合朋友的需求。有些小故事書著重自然發音的練習, 因此侷限撰寫故事時的用字選擇,以至於故事性較弱,如果沒有技巧帶領,很難讓孩子覺得有趣,也達不到作者編寫這類故事的用意(培養孩子獨立認讀的能力) ;然而,有些著重故事情節的繪本,用字較難,因為天馬行空之屬於童話世界裡的的字彙,有些是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到的,或有些屬於孩童式口語的用詞,媽媽本身如果對於該語言及文化了解不深,可能也讀得沒有感覺或減損了幾分樂趣。所以要列出適合親子共讀的英文故事清單,還真有點困難,因此,我想以媽媽的立場,來說說我選擇共讀繪本的原則。
          相信很多台北市的家長在孩子小小的時後,就有聽過"閱讀起步走(Bookstart)",也許您也抱著寶寶去參加市圖舉辦的推廣活動、聽了幾場市圖辦的周末說故事、領到一袋適合和寶寶共讀的書,布袋有猴子圖案,還寫著"Bookstart",這Bookstart是由一個英國的公益團體Booktrust所發起的活動,推動培養嬰幼兒盡早開始閱讀繪本書籍的習慣。無論中文或英文,學習的路徑是一樣的,從完全沒有語言的嬰兒開始,看圖聽故事,指認圖片或生活中的物品,漸漸能發出聲音,能說出所指的物品,能學大人的某些簡單用語,有時用在對的地方,有時用在錯的地方,就這樣慢慢的,從字到詞到句,從一知半解亂用一通,到越來越精確地使用語彙...
          就是這樣的一個概念,我要和孩子共讀什麼?我該對她/他有怎樣的期待才是合理的目標?只要以中文牙牙學語的歷程開始想,就不難懂了。每個孩子特質不同,她/他喜歡什麼樣的中文故事書,或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那麼對於英文繪本的胃口也就差不多如此,有些孩子對圖片、色彩敏感度高,有些對文字內容較感興趣,有些只喜歡聽不喜歡看,再者還要考慮帶讀者擅長如何詮釋繪本故事,因此,在為孩子挑選書籍共讀時,這些因素都需考慮在內,所以別人建議的書單不見得適合我,我們得和孩子一起共創適合的共讀書單。為了避免買到不適合的書,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圖書館或書局閱讀,看到滿意再帶回家;因為教學關係,我喜歡去敦煌書局找上課使用的教材,除了因為那裏的英文書類別多,擺設分類清楚,店員也有點專業素養,能回答問題,較能符合我教學上的需求,但是其他也有很舒適的書局,有不錯的英文童書繪本,例如誠品也是個適合和孩子共讀的地方。另一個選項就是網路資源,只要用google搜尋,打出下列關鍵字:free online stories for kids,就會有許多連結可用,例如上面提到英國的公益團體Booktrust網站就有影音繪本和遊戲,甚至還有用手語"讀"繪本的影片,照顧聽障小孩的閱讀權,可見他們推動孩童閱讀不遺餘力;文章最後我會列出一些連結,給大家參考。再一個選項是手機app,也是有許多故事、歌謠、遊戲等,隨時隨地可用、好玩、好看、免費,但是傷眼,大家就斟酌看看,我不介紹。有些孩子對於單一方式閱讀會膩,則可適時適量使用多媒體媒材,我自己偏愛紙本閱讀,可添加個人的閱讀創意,但3C產品的確是可以讓陪讀者偷懶一下,讓小孩有"吃零食"的快樂感。
          如果要聊聊我如何帶柔柔共讀,就汗顏了!其實我們應該是書讀很少、玩樂很多的母女。插入笑話一則...最近柔柔發現學生證不見,找了幾天找不到,告訴老師,老師問她上次去圖書館有帶學生證嗎?沒有,很久沒用學生證借書了;後來週五功課做完時間有點晚,通常我們會去騎士堡玩,那天我說改去離家近的湯姆熊好了,說完我才...是不是放在湯姆熊代幣的小錢包裡?果然!因為用學生證買代幣有優惠....真不好意思,我家學生證是拿來湯姆熊買代幣,不是借書用的。好,言歸正傳,從柔柔很小時,我們參加閱讀起步走的活動,我也期望能抱著她坐在我腿上,享受親子共讀的美好時光,無論是中文或英文,但實際上進行並不容易,她似乎對故事不感興趣,無法專心好好聽,或看圖片,因此我也沒了買書共讀的動力。然而,閱讀是如此重要,難道我要這麼順性由她去嗎?但是,免強她也不是我做得來的事,基於我相信"語言黃金期需有適當的刺激",與"擴大音素(phoneme)資料庫"的想法(參考幾歲開始學英文好?),我雖然放棄"拿著書一起讀"這件事,取而代之的,我以口說的方式進行屬於我們風格的共讀。因為工作關係,我記憶中的英語韻文和歌謠比中文的多很多,搭配好玩的肢體互動,親子盡歡,這應該就是我們最早期的共讀模式;學步期走樓梯是練數字的好時機,一步步慢慢走慢慢算,國、台、英、西、日語都來,1~10就好,也很有趣;因為我從事英語教學很久,家裡閃卡、繪本很多,不愛看書就看卡是個很好的選擇,因為閃卡一張一個圖一個字,沒有連續性,沒有一個故事要看完的壓力;至於繪本,能讓媽媽我亮出來的機會真的不多,睡前偶爾中英夾雜口說一下,偶爾自編簡易版故事,中文也好英文也好,首先只是期待她習慣聽故事(因為這需要一點耐心和專注),其次就是對各種聲音元素不排斥(就是上述擴大音素資料庫的想法),完全沒有期待要給她英語環境,或從小學英語會比較好之類的想法,沒有喔....真的沒有,所以,真的開始學英文應該算小一開始,她和家裡的Reading A班一起學習;既然媽媽我的教學重點是閱讀,每週就會有繪本閱讀的功課,我在媽媽與老師的角色切換明確,當媽的時間裡,我只負責適度提醒該唸功課了,不主動糾正錯誤或複習,但偶爾的床邊故事時間,我會拿書來唸了,就這樣到了二年級下學期過了一半,突然柔柔有了變化,學校獎勵閱讀的集點活動對她有點意義了(因此才發現學生證不見的事),然後,晚上也會為了來不及早點上床聽我唸故事而感到遺憾。
          我們必須有這樣的理解:培養孩子的過程就和園丁栽種植物一樣。我們需要了解手裡的種子(孩子)的特質及其所需的生長條件,才能給予適當的土壤、養分、水分、陽光....等條件,更重要的是,在等待種子發芽的這段時間也各有不同,有的快有的慢,久等沒冒芽的也不能就是空等,園丁該做的努力一點都不能少,而且還不能挖開來看看發芽沒,"揠苗助長"都聽過吧?這是對父母、老師的嚴峻考驗:努力做-->看不到成果-->不要懷疑,繼續努力。這過程很難熬,我也三不五時會懷疑,我做對了嗎?是要再加一點或減一點呢?總之,一步一步耕耘,重點是要清楚自己孩子的質,適合的方式,過程總是要有些摸索,有些修正,不要太自以為是的認為"我了解自己的孩子"而聽不進別人的諫言,也不要太喪志的想"我沒辦法",而把教養權完全丟出去,給所謂"專業"補習班,然後無效就認為"我孩子不是這塊料",算了。無論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不僅重要,也是我們身為父母老師的重責大任,你不做也不會有人幫你做,所以,加油!大家一起努力!
除了下列連結,還有好多網路資源喔...
*英國閱讀起步走的網站Bookstart Bear Club
*適合3~10歲的故事Freechildrenstories.com
*有故事、遊戲、學習單等Cookie
*有閱讀和數學的練習education.com
*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
[後記] 有朋友看了我這篇文章提出疑問,孩子從小愛聽故事、閱讀,但英文能力似乎也是來我這裡上課後才展現出來,所以親子共讀英文繪本似乎並沒提早讓孩子英文能力提升。這讓我想到一位在馬來西亞的朋友孩子,唸華校,超愛閱讀,但寫心得報告卻很有困難。兩個孩子都愛閱讀,一個是在中文環境學英文,一個是在多語言環境學中文;在此舉這兩例,希望破除大家對"閱讀"有過多的美好遐想,培養閱讀能力很重要(有空我再來聊這方面的議題),愛閱讀有可能帶給孩子許多好處,但不是這些好處都必然一一出現在每個愛閱讀的孩子身上,也並非會在你預期的時間出現,再者,閱讀並非學習語言的萬靈丹,整體語言能力的提升還需輔以其他技能的練習,還有,所謂語言能力是否有提升,也視你以什麼標準在衡量孩子的表現。以此兩例來看,他們都已經做到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了,缺乏的是對於閱讀媒材更多的思考與反芻,來奠定更紮實的"輸出"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