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2018冬令營隨記

          有了2017迷你夏令營的成功經驗,這次寒假規劃了一週(五個半天)的冬令營活動,主題是Play with the sound and voice(聲音好好玩)。一開始也是有點延伸夏令營的元素 -- 各種動物的聲音,於是我們用一本小故事書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有故事、歌曲、戲劇台詞,算是小小的複習一下,並沒花太多時間在練習台詞和排戲;由於時間比上次充裕一點,我把"聲音"這主題規劃跨學科教學:語言、科學、音樂。
          聲音,無時無刻都在我們身邊,大多時候我們聽得很習慣,也就沒特別注意....為什麼我們聽得到聲音?聲音如何傳播?聲音的質地--高、低、大、小、節奏,是如何形成?這些屬於科學範疇的腦力激盪,每天一點,孩子們就學會了:聲音是一種energy(能量),因為能量vibrate(振動)周圍的媒介,例如最平常的媒介是"空氣",而形成sound wave(音波)或說viration(振動),我們耳朵接收到就聽到了sound(聲音);amplitude(振幅)大/小反映在音量loud/soft(大/小),振動的frequency(頻率),或說是振動的快/慢反映在聲音的high/low(高/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聲音,分享自己覺得pleasant sound(令人愉悅的聲音)和unpleasant sound(令人不舒服的聲音)有哪些,大家答案不同,因為舒不舒服是以自己感覺為主,每個孩子無論說不說得出英文名稱,都很踴躍表達自己的想法,最有趣的答案是"mom"同時出現在pleasant sound and unpleasant sound,不用我說,媽媽們應該都明瞭吧!😃 上面提到的英文單字,他們真的學會囉~就那幾天,哈哈,真的,那週問他們都會喔,但我相信現在還記得的應該只剩少少幾字,或忘光了,但是沒關係,這都是正常現象,證實小孩天生都有學習任何語言的能力,"頻繁接觸"是學會的關鍵,我們沒有英文環境可以頻繁接觸,就更需要天天閱讀,閱讀可以營造並帶領我們進入英語環境。
          關於聲波振福、頻率和聲音的大小高低的關係等有點難懂,我用手機app給小孩們看自己發出聲音時的聲波振動,他們嘗試發出各種聲音,實際看到不同大小高低音的聲波變化,比較有概念再畫出聲波圖,再根據自己的聲波圖發出聲音,孩子們沒想過聲音可以"畫"出來,非常有趣。
          我讓孩子們自己找任何可以發出聲音的物體(包括自己),經過討論編排出有不同節奏(tempo)的音樂;在討論的過程發現孩子一來一往的討論、協調技巧是相當缺乏的,除了需要引導還要示範,姑且不論做出來的音樂性如何,我們連續三天有這樣的討論,看到孩子們的溝通協調技巧稍有樣子,就覺得很欣慰了!
          在語言與音樂結合的部份,我選擇教唱一首輕快好聽的老歌Top of the world,是有點難度,但孩子們的學習意願和企圖心高,所以也蠻令我驚艷的,以這麼短的練習時間,能把整首學起來,看著歌詞能唱,真的不容易。
          音樂課的部份就交給專業音樂老師來帶領,老師帶入"玩"(play)樂器的概念,英文說play就不似中文說"彈奏"或"吹奏"這麼正式,孩子們吹直笛、彈鋼琴,試著自己編曲做變奏,真的玩得很自在開心。短短的音樂課雖然無法帶給孩子什麼成果,但相信在他們心裡,對音樂的距離應該有更拉近一點,至少對柔柔來說,那股熱燒了一整個寒假,會自己主動想到吹直笛和彈琴,身為媽媽的我看到這樣就開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