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哲學、心理學、思想、觀念的培養,教育是赋能,使人有能力找到成就自己的路程。 想為自己在教學、檢定、教案編寫等工作的努力中,留下一些紀錄,與大家分享交流。 Instagram帳號,分享正能量英文: https://www.instagram.com/learn_sayings/
搜尋此網誌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英文基本句型(四)動詞 -- 有
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疫情下的教與學
從5/18防疫三級警戒開始,原本的生活步調大亂,許多從來沒料想過的狀況接踵而來,在家如何安排民生必需品採買、以最快速度變出合孩子胃口又兼顧營養的三餐、負起打掃阿姨的工作、女兒的各種課程陸續上線、我的教學課程也必須改變.....每天睡4小時已是常態。縱然心裡暗暗叫苦,但想到國外一些朋友的狀況,還是很慶幸自己活著,還能有很多事忙,真的很幸福啊!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八九是"日常",一二是"特別假日",那麼我們現在正在經歷那八九,也就沒什麼好抱怨的,這疫情總會起起伏伏,如執意想要恢復以往的生活,只是更煩更累,不如學著改變自己的習慣,順勢走出另一種工作、生活與休閒模式。
話說,為了阻斷傳染途徑,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必須室內聚會時應保持空氣流通,當然,如果能避免群聚最好,但這對教學真的是一大考驗。首先,老師們能對自己教授的科目專精且同時兼具教學技巧已經難得(意外嗎?這是題外話,內行人都知道的,會英文不等於會教英文,只是有些帶有夢幻泡泡的人不知道),現在還要跟上3C潮流且最好善於使用它們,才能避免群聚還能將自己的專業播送出去;這對我來說是有難度,我一向對電子產品、軟體等這類新事物興趣缺缺。曾經想過課程上架某教學平台販賣,也想過嘗試遠距線上教學,但除了覺得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如臨場優,更大的原因是,我真的不想學線上教學時操作那些軟體的技巧,或製作課程節目所需的錄影、錄音、後製等技巧;雖然藉由那些技巧和平台,可以把觸角伸得更遠更廣,但我還是覺得教學不貪名利,做小眾教學就好,有緣自然能成師生。
疫情升溫當下,沒有"不願意"這個選項😒。好,既然躲不掉,就快學吧!學個一招半式能讓學生繼續學習就好,非常感謝我的學生家長,包容我的科技不專業,不嫌棄我的呈現品質。對於3C技巧很拙劣的我,這方面技術沒什麼好分享的,倒是將實體課內容轉換成遠距教學內容,是經過我深思熟慮的結果,雖然不是最好,但我盡可能考慮一些我可預見的狀況做了一些調整。
線上即時課程比不上實體課程的最大原因:老師幾乎無法掌握學生,學生不開鏡頭、不開麥克風、離開位子、偷玩什麼...,老師除了聲聲呼喚,別無他法,另外,學生也容易覺得無聊,因為互動性有限,加上有時網路問題、或呼喚學生沒回應等等在實體教室沒有的狀況,對於進行活動的流暢性都造成阻礙,課程怎麼有趣呢?試想,當你在看電視時,不斷有這些狀況發生:定格、跳針、變音、有聲音沒影像...,再怎麼好看的節目也看不下去了吧?再說專注力時間的長短,一般來說和年齡成正比,年紀越小專注時間越短,因此對於年幼和專注力弱的學生,一次兩小時的線上即時課程較不適合,很容易就恍神了。基於這樣的考量,我把小學的課程用錄影和錄音方式傳送給學生,每一段錄影或錄音時間盡量在15~20分鐘之間,一般小學生應該可以一次專心這樣的時間長度,如果還是有困難也沒關係,自己可以停在任何時間點,想繼續再繼續,不須一口氣完成全部課程,因為我們一週只上一次課,所以如果需要,自行將這樣一堂課的內容拆成2~3天來進行也可以,有需要時還可重複看或聽;另外,有部分錄影、部分錄音的原因,是避免孩子盯著螢幕時間太久。至於國中生的課程,或高年級一對一學生,當然就是線上課囉,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穩定性較好,也比較清楚自己要學習,無論是自己有興趣或覺得有需要,總之,多了 一點點自己想求好的動力,所以比較坐得住,能討論一些問題,如果是注意力弱但有學習意願的孩子,我就會覺得一對一是比較好的上課模式。
這樣看來好像安排挺妥當了,但實際操作三個月下來,學習成效個別差異很大。既然老師給的東西都一模一樣,為何差異很大呢?我發現這樣的學習方式對於自律性高的孩子,或是家長能夠陪伴而孩子配合度也好的,效果相當好。相反的,如果孩子對於學習是被動的,這時家長就會感受到壓力頗大,又推又拉,孩子還是放空,真的很心累。我常說學習要能有良好效果一定是老師、學生、家長各司其職地努力,無論實體課或網路課,這道理是沒變的。明顯差異在於年幼或注意力弱的孩子,親師生三方所負擔的內容,實體課與網路課不太一樣,家長最大感受是好累,孩子覺得被家長緊盯也很有情緒,而老師我明白親子間對於學習的拉鋸卻也幫不上忙。很明顯的問題是家長參與了老師的角色,孩子的學習場域從您看不到的實體教室搬到您面前live演出,她/他在實體課堂上不OK的狀況,不會每次被老師噹,但在家裡上網課,每一次都逃不過家長的鷹眼...所以各位家長辛苦了,而孩子對於老師和家長的管教,反應也不同,老師可能講三次,孩子會動一下,但對家長就可能比較賴皮、反彈也會大一點。而老師透過網路,也是有很多使不上力的地方,管不到的死角。這麼分析下來,發現什麼才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嗎?雖說是親師生三方都有各自該努力的工作,但最最最關鍵還是在學習者本人身上。這段時間的考驗結果,能按部就班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者就有明顯進步。而能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者又分兩種,一種是學生自己主動配合且跟上老師步調的(家長比較輕鬆),另一種是家長在旁邊和孩子努力一起完成任務的(家長比較累),這樣的孩子雖然缺乏主動或專注力,但至少配合度好,而缺乏主動或專注力,有可能是成熟度不夠,不是什麼大問題。至於這段時間學習效果不彰的學生家長不要太傷心,往好處看,因為疫情改變原有上課模式而凸顯出孩子學習問題,或是親子間對於學習工作的分配問題,都是好事,看到問題才有機會修正;如果一直將學習完全交給老師、補習班、安親班,孩子的學習問題除非很嚴重,不然不會浮現您眼前,而時間久了,等到有感覺的時候通常是問題比較明顯的時候了。
談到教育,無論是身為老師或家長,都是孩子的教育者,而教育這條路沒有捷徑,身為教育者不能怕麻煩、怕累,不然,往往以為避開了問題,選了條輕鬆的路走,到後來才發現,沒有解決的問題會帶來更多麻煩、更累。
看不到盡頭的疫情讓我思考了許多,本來以為生活、工作、學習等暫時的改變是一段有限的時間,總會回歸正常,一切都會回到從前,現在卻覺得回不回得去從前不可知,倒是這變化多端的時局,持續這麼久,該如何調整自己的生活、教學工作、孩子在家學習時的媽媽角色?如果在進入風平浪靜的港灣之前,還有一大段風浪必須經歷,那就好好迎接挑戰吧!
附上部份學生作品(升三年級的暑假),這段時間相當努力,持續進步中的孩子們,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