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從事英語教學已經24年了,從下班後兼職成人美語班,到專職英語教學,教學對象從上班族、家庭主婦、阿嬤到幼兒、兒童、中學生、大專生,教學地點從YMCA、補習班、全美語/雙語幼兒園、安親班、公立國小、自營家教班,這之中的轉折與感想很多,現在想分享的部分是,聚焦在這一年來的閱讀班經營。
以自營家教班模式開班授課,可分為兩種型態(也是兩個時期):一是柔柔出生前,另一是柔柔上小學後。以前自己沒小孩,就完全站在英文老師的位置去思考課程規劃,要達到最好的效果就是"增加孩子接觸英文的頻率",於是一週上課次數,學齡前3次,學齡後2次,也請外師一週來一次,寒暑假有每天半日營隊,以英文做主題式教學與戶內外活動,很感恩有一批對我有信心的家長,把孩子交給我當小白鼠,我們玩得很愉快,也還好沒把人家小孩玩壞,現在他們一一上了大學或已經成為社會新鮮人,在他們身上看到當時我實驗的英語學習法成功,讓我有信心為現在的閱讀班做了一個大膽的改變......一週只上課一次!
聽到"一週只上一次課",我所有的同行朋友都搖頭說"不行吧!"

一直說到Reading A班,當然就有Reading B班的存在。話說當A班成立大約半年多之後,熱心家長的介紹,B班誕生了。不得不相信人有磁場這回事,而同質性的磁場會把同類型的人拉在一起,A班的孩子沉穩,B班的孩子活潑。從一開始,A班上起課來,幾乎都能按照我的計畫進行,而B班就稍微需要一段時間才漸漸上軌道,這有部份原因是孩子特質,也有部份原因是之前的學習經驗不同。A班的孩子都只上過學校的英文課,沒上過補習班的英文課,所以要建立我的學習模式在他們身上比較容易,B班孩子有的上過補習班,補習班的學習模式和我不同,要改掉舊習慣建立新模式,對孩子、對我都是一大挑戰,加上B班孩子專注力時間較短....嗯,總之我們成功渡過那段混亂期,現在他們也能很穩定的、耐著性子、慢慢靠自己拼讀一整本小故事書。Reading B班從五月中開始上課至今,短短五個月,聽音拼字的能力也算優秀,需加強的是認字拼讀的速度,也就是說規則有記得了,熟練度要加強,畢竟累積的時間還不夠。
無論A或B班的進步速度都是令人驚豔的,最近還是有人問我 "一週上一次,不會太少嗎?" 不會!這完全是一個觀念問題,學語言沒捷徑,訣竅就是"有效的接觸頻率",而這"接觸頻率"如果交給補習班,是否有效?因人而異,有些孩子上補習班心不甘情不願,家長以為花錢花時間就放心了,其實孩子坐在教室裡沒吸收;所以當我們把"複習"的工作交給孩子,並讓他知道這麼做的重要性、便利性與好處時,大多孩子都能慢慢養成每天自己唸英文的習慣,剛開始需要家長幫忙提醒或盯著確實做到,等到他學到一點東西時,有的孩子會產生興趣,有的孩子雖然沒興趣,但也不會覺得是件苦差事。
無論做什麼事或學習什麼技能,"心甘情願"很重要,心裡認同並接受時,東西才進得去,也才能持久。路很長,寧可多花些時間慢慢打開孩子的心,也許起步晚或起步初期速度慢一點,只要有心,他會以加倍的速度趕上或超越,不需急著強塞硬推要他吃下去。林懷民,14歲第一次學舞,為期兩個月,後來到大學才正式學舞,還是在舞蹈領域享譽國際,所以起跑點的醞釀很重要,而不是比別人早開跑就能順利到終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