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紅鼻子馴鹿魯道夫)的故事、歌曲和背後的感人故事.....

          關於這隻赫赫有名的馴鹿Rudolph(魯道夫),誕生在1939年的一本兒童繪本裡,創作這個霸凌(bullying)故事的作者是Robert L. May,到了1949年,作者的brother-in-law(不知是姐夫或妹婿,X-in-law的意思就是因結婚關係而存在如X的關係,如:mother-in-law, father-in-law...)Johnny Marks把這故事寫成了一首歌,由牛仔歌手Gene Autry演唱,勇奪該年聖誕節Billboard流行歌曲排行榜第一名,接下來許多年穩站第二名,僅次於White Christmas(白色聖誕)。

在此附上原唱者的影音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XSn--9nI

🔔歌詞如下
You know Dasher and Dancer and Prancer and Vixen, 
Comet and Cupid and Donner and Blitzen(1) 
But do you recall 
The most famous reindeer of all? 

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 
Had a very shiny nose 
And if you ever saw him 
You would even say it glows 

All of the other reindeer 
Used to(2) laugh and call him names(3)
They never let poor Rudolph 
Join in any reindeer games. 

Then one foggy Christmas Eve 
Santa came to say, 
“Rudolph, with your nose so bright, 
Won't you guide my sleigh tonight?” 

Then how the reindeer loved him 
As they shouted out with glee(4)
“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 
You'll go down in history(5)!” 

註1: 幫聖誕老公公拉雪橇的馴鹿本來是這八隻:Dasher, Dancer, Prancer, Vixen, Comet, Cupid, Donner, Blitzen。出現在1823年的一首詩A Visit From St. Nicholas (St. Nicholas就是聖誕老公公)比Rudolph早出道百多年喔!但Rudoph卻成為最有名的馴鹿。
註2: used to + 動詞原型 = "過去一向..."的意思。另一個看起來很類似的 "be/get used to + 動詞ing",表示"以前沒有但後來漸漸變得熟悉且習慣..."
註3:call 某人(受詞) names = 辱罵某人
註4:glee 快樂(名詞) = happiness, pleasure, excitement
註5:go down in history = 永載史冊、名留青史

          從歌詞可看出故事大綱,所以了解我一開始說這是個霸凌(bullying)故事的原因了吧!順帶說明"霸凌"的英文,bully是動詞原型,欺壓弱小的意思,現在流行用語"霸凌"大概就是取其英文發音而來的;動詞原型+ing形成動名詞,可當形容詞用,所以"霸凌故事"是"霸凌的故事"的意思,要說a bullying story,並不是去霸凌某個故事,所以不能用動詞原型喔!
          接下來,轉貼英文版故事如下,因為是寫給兒童的繪本故事,所以用字和文法並不難,適合和有學到過去簡單式的孩子一起閱讀。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reindeer named Rudolph, the only reindeer in the world that had a big red nose. Naturally people called him "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 Rudolph was unhappy about his red nose. All the other reindeer laughed at him and nobody wanted to play with him. Rudolph was very sad. "Why do I have such a shiny nose?" he cried. 
🎅Christmas Eve came and Santa Claus got his team of reindeer - Dasher, Dancer, Prancer, and Vixen, and the others - ready for their yearly trip to the world. Rudolph wanted to go also but the others laughed at him. “You can’t go. Your nose is too shiny. We don’t want you to come.” Rudolph was very, very sad and went away. 
🎅But, that night it was very foggy. Santa knew that the fog was so thick that he wouldn't be able to find a single chimney. Santa didn’t know what to do. How could he go down to Earth? How should he find the children’s homes? They were waiting for their presents! 
🎅Suddenly Rudolph appeared, his red nose glowing brighter than ever. Santa saw at once that here was the answer to his problem. He led Rudolph to the front of the sleigh, fastened the harness and climbed in the sleigh. They were off! Rudolph guided Santa and the other reindeer safely to every chimney that night. His shiny nose showed them the way. 
🎅And, so it was that Rudolph became the most famous of all the reindeer. Santa Claus told everyone that Rudolph had saved the day, and nobody laughed about his big red nose anymore. And from that Christmas on, Rudolph has been living serenely and happy. 
附上此故事和歌詞的來源PDF檔:
https://www.esl101.com/sites/default/files/Rudolph%20Story.pdf
          
          好像任何一個好的作品都是從苦難中形成,即使這麼可愛的童書繪本也不例外.....1938年聖誕節來臨前,作者Bob (Robert的暱稱) May的日子並不好過,那年他34歲,任職於芝加哥的百貨公司Montgomery Ward,從事文案一職;妻子因癌症臥床不起,抗癌兩年,生命幾近尾聲,Bob瀕臨破產邊緣,還要擔負起照顧四歲女兒Barbara的瑣事。有一天晚上,他女兒問他"Why isn't my mommy like everybody else's mommy?"(我媽咪為何不像其他人的媽咪一樣?)當他內心充滿掙扎地回答女兒的問題時,想起自己痛苦的童年...Bob童年體弱多病,常被同伴們欺負取笑...於是,他想給女兒希望,讓她知道being different was nothing to be ashamed of(和其他人不同並不可恥),再者,希望女兒知道,爸爸愛她,會永遠照顧她;於是Bob開始編了這個紅鼻子馴鹿的故事,Barbara一聽就愛上了這故事,要爸爸每天睡前都要說這個故事,如此一來,故事情節越說越縝密;因為Bob買不起聖誕禮物,他決定把故事做成手工繪本送女兒。12月初Bob的太太過世,雖然心痛,他還是繼續完成這繪本;在聖誕節前幾天他參加公司的party,同事鼓勵他分享這本書,沒想到當他唸完故事後,全體起立鼓掌致意(a standing ovation),大家都想要擁有一本;公司決定跟Bob買版權,解決他的負債,並且當作聖誕禮物送給來Montgomery Ward百貨公司購物的顧客孩子。接下來六年的聖誕節共送出六百萬本,全美所有大出版商都希望得到這本書的版權,非常出乎意料之外的,百貨公司把版權還給了Bob,四年後Rudolph就讓Bob成為了百萬富翁。後來他再婚,他的brother-in-law把這故事寫成暢銷歌曲....總之,對Bob而言,名利雙收,又有家庭,是個美好結局😊😊😊😀

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看感恩節故事學英文(練聽力)

          上週推薦聖誕節經典讀物,A Christmas Carol (小氣財神),提到了聖誕節的意義 ~ 感恩和分享,不知大家心中是否有此疑問 ~ 那...感恩節呢?不也是感恩、和家人團聚、分享火雞大餐?感覺好雷同,日子也很接近,感恩節在11月底,距離聖誕節才一個月......的確很相似,但節日的起源不同。
          聖誕節(Christmas)是耶穌(Jesus)誕生的日子,慶祝耶穌誕生,讚頌聖母(Mary)光輝,起源是宗教活動,後來普及為幾乎全世界各地都有的民俗活動,但還是免不了藉此發揚基督精神。至於感恩節,是屬於北美的節慶,加拿大的感恩節是十月第二個星期一,美國的感恩節是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本質上來說,感恩節是像豐年祭一樣,世界各地各民族也有類似的節慶,慶祝豐收(harvest),只是沒有像聖誕節有全球統一的名稱和固定的日子,而是地區型的節慶,因為加拿大緯度較高,入冬較早,於是秋收日期較早,因此美加兩國的感恩節,名稱相同日期不同。然而美加兩國的感恩節,除了慶祝豐收,各自有另外的故事增加其"感恩"情節。這裡我只介紹美國的感恩節:
          不堪英國國教迫害的一群清教徒(Pilgrim)搭上[五月花號](Mayflower),於1620年到達美洲新大陸,他們原來有102人,到了1620與1621年交接的冬天,由於糧食不足與水土不服,不斷有人死去,到了春天來臨,只有50人活下來。後來有好心的印地安人教他們如何打獵、釣魚、種菜等等,第二年收成果然豐富,於是就在慶祝收成的日子宴請他們的印地安好朋友,一起感謝上天的賜與。
          這裡附上一個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user/LittleFoxKids
有故事影片也有文字,可以先看文字,再看影片訓練聽力。下面列出一些單字或片語介紹:

one of the original Pilgrims 首批清教徒之一員
famine 飢荒
to celebrate the first Thanksgiving in the New World 在新世界第一次慶祝感恩節
a document 文件
Mayflower Compact 五月花公約 (這群102名英國清教徒中的41位成年男子於1620年11月11日在五月花號船上簽署的協定,簽署人立誓創立一個自治團體,這個團體是基於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將依法而治。參考公約連結  https://www.ait.org.tw/infousa/zhtw/PUBS/AmReader/p3.htm)
settle 安頓 (名詞settlement)
relieved 安心
thank the Lord 感謝主
exploration 探勘
We named it Plymouth 我們把這地方取名為普利毛茲
a common house 公共房子

to store(儲藏) our tools, furnishings(家具), and supplies(供給物)
the hardest hit 受打擊最大 
had crossed(飄洋過海) on the Mayflower(搭乘五月花號)
orphan(孤兒) 
I had to help do the cooking and the laundry 我必須幫忙烹飪和洗衣
Native American 美國原住民,即印地安人
naked 裸體
a cloth(一塊布) around his waist(腰) and moccasins(鹿皮鞋) on his feet
flawless 無瑕的(flaw瑕疵,字尾加-less表示"沒有")

the Patuxet tribe(部落)
to hunt 打獵
to fish 捕魚
to plant 種植
to cultivate(栽種) corn, squash(瓜類), and beans(豆類)
neighboring tribes 鄰近的部落
a peace treaty 和平協定
herring 鯡魚
crops 農作物
bountiful(豐富的) harvest(收成)
advisors 參事、顧問
feast(盛宴) lasted(持續) for three days
turkey 火雞(T大寫是土耳其)
clams 貝類
lobster 龍蝦
berries 莓類
nuts 堅果類
syrup(糖漿) from a maple(楓) tree

最後,介紹一首簡單的應景歌曲Little Pilgrim,歌詞簡單,小星星慢板的曲,很適合小孩學習:
*Little Pilgrim clothed in gray
On that first Thanksgiving Day
Natives also clothed in brown
Come to visit Plymouth Town
Side by side they ate and prayed
On that first Thanksgiving Day
*Let's be thankful for this day
For our friends and our play
Let's be thankful. Let's be glad
For our food and the things we have
Let's give thanks for you and me
And our home and famil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vannwwn2U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聖誕節的經典讀物 ~ A Christmas Carol

          最近天氣轉涼,濕濕冷冷的,小7 咖啡紙杯也換上新裝迎接聖誕節,這樣的天氣和氣氛讓我想起一本我教過超喜歡的聖誕節經典小說,英國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所寫的A Christmas Carol,書名中文意思是<聖誕歌曲>,但中譯本書名是<<小氣財神>>,1843年初版,電影中文名稱<<聖誕夜怪談>>。這部超暢銷的世界名著被搬上大銀幕數次,有真人演的、有動畫版、也有迪士尼的動畫版,大家有興趣可在youtube搜尋到。
          我之前教授這部經典故事的對象從小學高年級生到大學生都有,讀本的版本選擇也很多,看學生英文能力而定,有很簡單的簡易版,但最簡單的版本也大概要有具備國中英文的程度才比較容易閱讀;現在網路上資料很多,也有許多免費版本可以下載,非常方便。
          Julie想介紹這本書還有另一個原因是想介紹聖誕節的原來意義。在台灣聖誕節的意義比較濃厚是年輕人狂歡的一個節日,或是購物的好時機,但是對於基督教或天主教國家,也是聖誕節由來的國家,過這個節的意義和氣氛就有多了一些不同層次。當我在西班牙時,聖誕夜沒有參加異鄉遊子的狂歡趴,而是被待我如女兒的房東娘留在家吃耶誕餐,比較像中國人過年的感覺,聖誕樹的裝飾也不如耶穌誕生在馬槽的場景佈置重要,總之,除了歡樂,祥和安寧與感恩的氣氛較濃厚。
          我先用中文介紹此故事,再以中/英文介紹故事中的某些句子,大家除了藉此學英文,也從中省思作者想傳達的寓意:

          Ebenezer Scrooge(史庫吉)是個視錢如命又冷酷無情的人,他不和親戚朋友來往。耶誕節前一天,一如往常,拒絕姪子邀約,拒絕捐款,他孤獨一人回家。突然間,他以前的事業夥伴,已經過世七年的Jacob Marley(馬里)的鬼魂出現,身上被沉重的鐵鍊綑綁了許多財寶盒,每一步都走得很吃力,他說他看到Scrooge(史庫吉)如果不改變,身上會綁了比他更多更沉重的鎖鏈,他是來警告Scrooge,並告訴他接下來會有三個精靈陸續出現來告誡他。然後Marley(馬里)消失,Scrooge睡著。
          半夜Scrooge醒來,看到第一位精靈Ghost of Christmas Past(過去的聖誕節),身形矮小,看起來像老人又像小孩的形象,代表"回憶",精靈帶他回到過去,看著自己從幼年到長大成人,他的童年悲傷孤單;成年後曾贏得一位女子的芳心,卻因對於追求金錢的熱愛勝過感情,因此錯失姻緣;後來看到自己孤單坐在辦公室,合夥人Marley(馬里)已經性命垂危,Scrooge看不下去了,精靈帶他回來,他痛哭睡著。
          當Scrooge再度醒來,發現房裡充滿聖誕節裝飾,第二位精靈Ghost of Christmas Present(現在的聖誕節),一個穿著長袍的巨大身形,代表"慶祝和慈善",精靈帶他看姪子Fred和員工Bob各自和家人歡度聖誕節,雖然他們的家貧窮卻充滿歡樂。這時精靈腳邊出現兩個可憐的窮苦小孩,代表世界上所有無助的窮困兒童。
          第三位精靈Ghost of Christmas Yet to Come(未來的聖誕節),莊嚴寧靜的樣貌代表"死亡",同時也顯示未來還沒定案,而是掌握在人的心念。精靈帶他看到自己的死亡,沒有一個親人或朋友在身邊,所有人都因為他的死亡而開心,甚至竊取他的財物變賣,包括他的床簾和床單等。唯一傷心的人是他的職員Bob一家人,但也不是為了他,而是他們重病的小兒子Tiny Tim過世了。
          三位精靈的來訪結束後,Scrooge醒來,正是聖誕節一早,他決定改變自己的未來......


  • "Bah! Humbug!" --- "呸!胡說八道!"

當Scrooge的姪子祝他聖誕快樂、當他回家看到Marley的鬼魂時,他的反應是如此。Scrooge認為聖誕節的意義只是年長一歲,並不會讓你變更有錢。

  • "If they would rather die, . . . they had better do it, and decrease the surplus population."

聖誕節前夕,有人來辦公室向Scrooge募款救助窮人,他說那些人應該去監獄(prison)或勞動濟貧所(workhouse)。在當時的英國,workhouse是讓貧民付出勞力換取吃住的地方,但所內生活條件極其惡劣,勞動量非常繁重,這項"福利"措施讓受救濟者生不如死。當募款者向Scrooge說明此狀況,他的回答就是這句:"如果他們寧可死(If they would rather die...)他們最好就吧(they had better do it),如此還可減少(decrease)過剩(surplus)的人口。

  • "You may -- the memory of what is past half makes me hope you will -- have pain in this. A very, very brief time, and you will dismiss the recollection of it, gladly, as an unprofitable dream, from which it happened well that you awoke. May you be happy in the life you have chosen." [如果不想看那麼長的原文,請看下面簡易版的句子] 這場景是"過去的聖誕節"精靈帶Scrooge回顧他從小到成年期的幾個聖誕節之一. . . . .
  • "It is sad to see," she said, softly. “that another love has displaced(替換) me – the love of gold. Your heart was full of love once(曾經), but now …? I think it is better for us to part(分開). May you be happy in the life you have chosen."

年輕時的Scrooge漸漸變得愛財勝過愛人時,他的女友和他分手時說的話,最後一句"祝你在你所選擇的人生中過得快樂" "May you"+原型動詞的用法,學起來,祝福他人很好用。

  • "....he hoped the people saw him in the church, because he was a cripple(瘸子), and it might be pleasant to them to remember upon Christmas Day who made lame(跛的) beggars walk and blind men see(誰使瘸子能行走,瞎眼能看見)." 這場景是"現在的聖誕節"精靈帶Scrooge看他的職員Bob,他一向瞧不起的窮人家,如何過聖誕節. . . . .

Scrooge的職員Bob Cratchit的小兒子Tiny Tim天生跛腳,這句話是Bob轉述兒子的話給老婆聽。Tiny Tim雖然肢體殘缺,生長在這貧窮家庭,無法接受醫療,卻如此堅強與開朗,願大家上教堂時看到他,以彰顯上帝的恩典 ~ 讓瘸子能行走,讓眼盲者能看見。

  • "If there is any person in the town who feels emotion caused by this man's death. . . . show that person to me, Spirit, I beseech(懇求) you!" 這場景是"未來的聖誕節"精靈帶Scrooge看他死後所發生的事情. . . . .

Scrooge看到大家對於他的死亡的反應是快樂、鬆口氣、竊取他的財物. . . 等等,他懇求精靈顯示給他看,有沒有任何人因為他的死而有感覺到一些悲傷情緒

          關於最後一位精靈的情節安排對Scrooge非常震撼,因為一開始是看到一位孤獨死者,鎮上的人對聽聞這訊息的反應,Scrooge感覺得出來那死者是他自己,但沒看到臉或名字,直到最後精靈帶他去墓地看到墓碑上的名字。這三位精靈一連串的震撼教育,讓Scrooge在醒來的聖誕節當天一早,徹頭徹尾改變了!
          和不同年齡的孩子分享這則故事,有不同的話題和深度可以討論,至少,我們可以想想,聖誕節的意義:是要提醒我們感恩且分享我們所擁有的。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鷹架理論(Scaffolding Theory)之應用於協助孩子學習

          在唸教育研究所時,對於孩童認知發展接觸了一些不同的學術理論,對應自己的實地演練,個人對於"鷹架理論"運用在教育,無論是對學生或柔柔,都相當實用且有效果。
          "鷹架"在建築工地中,是不可或缺但不會永久存在的一個設備。而"鷹架理論"在教育領域中,是指稱師生互動歷程中,老師宜扮演支持者的角色,猶如蓋房子時鷹架的作用一樣。此理論源起於蘇聯心理學家維高斯基(Lev S. Vygotsky, 1896~1934)對認知發展提出異於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的認知發展論。在維高斯基的認知發展論中,最受重視的是"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圖中,綠色圓圈代表孩童在沒有協助的情況下,獨自表現所能達到的能力水準,紅色區域代表孩童沒有協助下,無法獨自達到的表現,而夾在這兩區塊的中間的黃色區域就是"近側發展區ZPD",這區域意指在成人(教師)或同儕互動等社會支持下所能達到的能力水準。也就是說,初期兒童需要在成人和同儕的支持下學習,當兒童能力漸增時,社會支持就需漸減,而將學習的責任逐漸轉移到兒童身上,如同房子蓋好後,就漸漸拆除鷹架一樣的道理。
          以這樣的概念來思考,綠色圓圈代表孩子實際發展的狀態,紅色區域黃色區域是潛在可能發展狀態。那麼,各式各樣的考試分數只是呈現出孩子的已發展水準,並不代表他們的真實智能,也並不能認定孩子的潛能多少,教育的重點應該是著重在建構有效的"鷹架",以協助孩子發展出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樣的能力成熟時,孩子才有可能獨自往更深更遠的領域去探索。
          那麼,"教育"是誰的責任?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怪老師、怪學校、怪制度、怪政府....是的,他們都錯了!但是,孩子是誰的?如果身為家長的我們就帶著扭曲的思維在"協助"孩子,那麼孩子還能期望給予正確與良好的教育呢?
          維高斯基曾提出一個問題:"假如兩個孩子在同一個考試上表現出一樣的成績,他們的發展水平是一樣嗎?" 他自己給的結論是"不一樣"。他認為,我們不能只著眼在"孩子會了什麼",而是要看孩子在一個社會互動結構中有能力做到什麼程度,因為孩子在能獨自完成某件任務之前,其實在群體共同合作下是可以達成該任務的。所以在一個理想的教育環境下,老師不能給每個學生一樣難度的教材,而要視各別能力的不同給予難易適中的教材與不同的協助。因此,學校的考試無法測出孩子的真實能力。
          以前我的身分是老師,聽到的就是家長和老師間的對話,有時真的很感慨,孩子是你的不是我的,怎麼我比你還在乎孩子的未來發展。現在身分多了一個~家長,於是有機會聽到教室外家長們的討論,多了一個 感慨:家長,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可以成為孩子的最佳"鷹架",孩子自發性的發展會很有限。
          在期中考前寫這篇,是有感許多家長非常把成績當一回事,而比孩子還投入於學習與複習中,忘了自己是個"鷹架",而非建築物本體。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兒童英語閱讀班開課周年回顧

          這篇純粹屬於Julie個人教學紀錄和省思文,有興趣者歡迎繼續閱讀,沒興趣者請去別處逛逛 
          雖然從事英語教學已經24年了,從下班後兼職成人美語班,到專職英語教學,教學對象從上班族、家庭主婦、阿嬤到幼兒、兒童、中學生、大專生,教學地點從YMCA、補習班、全美語/雙語幼兒園、安親班、公立國小、自營家教班,這之中的轉折與感想很多,現在想分享的部分是,聚焦在這一年來的閱讀班經營。
          以自營家教班模式開班授課,可分為兩種型態(也是兩個時期):一是柔柔出生前,另一是柔柔上小學後。以前自己沒小孩,就完全站在英文老師的位置去思考課程規劃,要達到最好的效果就是"增加孩子接觸英文的頻率",於是一週上課次數,學齡前3次,學齡後2次,也請外師一週來一次,寒暑假有每天半日營隊,以英文做主題式教學與戶內外活動,很感恩有一批對我有信心的家長,把孩子交給我當小白鼠,我們玩得很愉快,也還好沒把人家小孩玩壞,現在他們一一上了大學或已經成為社會新鮮人,在他們身上看到當時我實驗的英語學習法成功,讓我有信心為現在的閱讀班做了一個大膽的改變......一週只上課一次!
         聽到"一週只上一次課",我所有的同行朋友都搖頭說"不行吧!" 再次很感恩現在有一票信任我的家長,把孩子交給我,Reading A班以這樣的上課模式進行一年了,效果真的還不錯,有稍稍超越我預計的成果,剛剛把柔柔叫來唸看看我寫的10個字:click, flaw, raw, mark, picked, large, landed, slammed, straw, bark 只有large唸成 larg,其他都正確。目前Reading A班的孩子,識字閱讀能力都很好,小故事讀本幾乎都可獨立閱讀,認字拼讀、聽音拼寫單字的能力也很強,再加上這一年來我們讀過的小故事真的很多,因此孩子們學的自然拼音法則有足夠的練習外,孩子們也認得不少高頻率出現的字彙(sight words),根據研究顯示,50%的文章用字反覆出現的高頻率字彙有100個,也就是說認得100個sight words就能看懂任何文章的一半用字(不是一半意思喔),又把柔柔找來唸看看前50個sight words,她會37個,她不是Reading A班最優秀的學生,但是可代表此班的平均水平(註:我沒要求背單字,也沒考試)。以這樣的學習成果來看,一週上一次課的效果並不輸給一週2次或3次。是什麼因素造成這神奇效果?就還是"增加孩子接觸英文的頻率",但是現在我實行的方式有異於以往一週上課2-3次,是因為把這"接觸頻率"交給孩子帶回家執行,減少來課堂重複練習的時間,一週來上一次課,除了有新的進度外,另一個重點就是像鋼琴需要定期調音一樣的概念,我一一聽孩子唸這週的功課,有錯誤的地方可以糾正、可以調整。這樣的學習方式需要孩子與家長的高度配合,配合我規定的做作業方式與時間,才能達到成效(說到這兒,又要再次感謝家長們的合作)。這樣的學習方式除了英文有學到之外,其實還有些額外的好處,例如別人的孩子還要去補習班上英文課的時間,我們的孩子就可以從事其他活動,再者,也養成每天唸一點英文的習慣,使英文學得不會太費力。接下來,這班要加強的部分就是,把他們已經唸得很熟的一些句型轉換成他們會使用的語句,怎麼做呢?既然是閱讀班,我們就用"寫讀書報告"來練習,當單字有了、句型也有了,離"開口說"就不遠了,而且,因為這些能力是從"閱讀"建立的,開口說就比較能言之有物。說來奇怪,在中文的部份,大家都很認同要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但一轉換到學英文的議題,大家又強調口說會話多重要,於是外籍老師總比中籍老師受重視。其實語言的學習歷程是一樣的,所以我用學中文的過程來教英文,讓孩子有足夠的英語能力時,"開口說"只是水到渠成的現象,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直說到Reading A班,當然就有Reading B班的存在。話說當A班成立大約半年多之後,熱心家長的介紹,B班誕生了。不得不相信人有磁場這回事,而同質性的磁場會把同類型的人拉在一起,A班的孩子沉穩,B班的孩子活潑。從一開始,A班上起課來,幾乎都能按照我的計畫進行,而B班就稍微需要一段時間才漸漸上軌道,這有部份原因是孩子特質,也有部份原因是之前的學習經驗不同。A班的孩子都只上過學校的英文課,沒上過補習班的英文課,所以要建立我的學習模式在他們身上比較容易,B班孩子有的上過補習班,補習班的學習模式和我不同,要改掉舊習慣建立新模式,對孩子、對我都是一大挑戰,加上B班孩子專注力時間較短....嗯,總之我們成功渡過那段混亂期,現在他們也能很穩定的、耐著性子、慢慢靠自己拼讀一整本小故事書。Reading B班從五月中開始上課至今,短短五個月,聽音拼字的能力也算優秀,需加強的是認字拼讀的速度,也就是說規則有記得了,熟練度要加強,畢竟累積的時間還不夠。
          無論A或B班的進步速度都是令人驚豔的,最近還是有人問我 "一週上一次,不會太少嗎?" 不會!這完全是一個觀念問題,學語言沒捷徑,訣竅就是"有效的接觸頻率",而這"接觸頻率"如果交給補習班,是否有效?因人而異,有些孩子上補習班心不甘情不願,家長以為花錢花時間就放心了,其實孩子坐在教室裡沒吸收;所以當我們把"複習"的工作交給孩子,並讓他知道這麼做的重要性、便利性與好處時,大多孩子都能慢慢養成每天自己唸英文的習慣,剛開始需要家長幫忙提醒或盯著確實做到,等到他學到一點東西時,有的孩子會產生興趣,有的孩子雖然沒興趣,但也不會覺得是件苦差事。
          無論做什麼事或學習什麼技能,"心甘情願"很重要,心裡認同並接受時,東西才進得去,也才能持久。路很長,寧可多花些時間慢慢打開孩子的心,也許起步晚或起步初期速度慢一點,只要有心,他會以加倍的速度趕上或超越,不需急著強塞硬推要他吃下去。林懷民,14歲第一次學舞,為期兩個月,後來到大學才正式學舞,還是在舞蹈領域享譽國際,所以起跑點的醞釀很重要,而不是比別人早開跑就能順利到終點。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家長看過來~從故事學教育、學英文

有個很棒的故事一直在我心裡,這故事是1940年代,美國的George Reavis寫的一個寓言故事"The Animal School"(動物學校),內容如下:

Once upon a time the animals decided they must do something heroic to meet the problems of a “new world” so they organized a school.(很久很久以前,動物們決定,一定要做一件英勇的事來面對"新世界"所帶來的問題,於是他們組織了一間學校) They had adopted an activity curriculum consisting of running, climbing, swimming and flying.(他們通過採用一個活動課程,這課程包括跑步、攀爬、游泳和飛翔) To make it easier to administer the curriculum, all the animals took all the subjects.(為了使課程管理上容易一點,所有動物都要上全部的科目)

The duck was excellent in swimming.(鴨子在游泳這門課上有優異表現) In fact, better than his instructor.(事實上,比他的老師還優秀) But he made only passing grades in flying and was very poor in running.(但是,他在飛行這門課只是免強及格,而在跑步這門課糟透了) Since he was slow in running, he had to stay after school and also drop swimming in order to practice running.(因為他跑步很慢,所以放學後必須留下來練習,為了練習跑步放棄游泳) This was kept up until his webbed feet were badly worn and he was only average in swimming.(這現象一直持續到他的腳蹼嚴重磨破,而且他的游泳成績變成只是中等而已) But average was acceptable in school so nobody worried about that, except the duck.(但是中等成績在學校是可以被接受的,除了鴨子本人外,沒有人在乎這件事)

The rabbit started at the top of the class in running but had a nervous breakdown because of so much makeup work in swimming.(兔子一開始在跑步課名列前茅,但是在游泳課有太多補救功課,導致他神經衰弱)

The squirrel was excellent in climbing until he developed frustration in the flying class where his teacher made him start from the ground up instead of the treetop down.(松鼠本來在攀爬課表現優秀,但是飛行課程使他非常挫折,因為老師要他從地面起飛,不可以從樹梢起飛) He also developed a “charlie horse” from overexertion and then got a C in climbing and D in running.(因為過度用力,導致抽筋,所以他的攀爬成績只有C,而跑步成績更慘...D!)

The eagle was a problem child and was disciplined severely.(老鷹是個問題兒童而被嚴厲懲戒) In the climbing class, he beat all the others to the top of the tree but insisted on using his own way to get there.(在攀爬課裡,他雖然打敗其他同學先到樹頂,但他堅持要用自己的方式)

At the end of the year, an abnormal eel that could swim exceeding well and also run, climb and fly a little had the highest average and was valedictorian.(一年結束,一隻異於常鰻的鰻魚 ,由於游泳超好,跑步、攀爬、飛行也都會一點,他的總平均分數最高,因此還當了畢業生代表致詞)

The prairie dogs stayed out of school and fought the tax levy because the administration would not add digging and burrowing to the curriculum.(草原犬鼠們拒絕入學,並對抗稅賦徵收,因為學校行政部門不願在課程中加入"挖掘和穴居"課) They apprenticed their children to a badger and later joined the groundhogs and gophers to start a successful private school.(他們把孩子們送去獾那兒當學徒,之後,聯合土撥鼠和地鼠創辦了一所相當成功的私立學校)

好了!故事到此結束,每個人看到的重點可能不太一樣,但是看似簡單的短故事中其實說了好多好多,值得有關當局、教育學者、老師、家長等深思。就我來說,我會思考我的學生哪個是老鷹?哪個是鴨子?我是否對他們提出合理要求和引導,使他們可以把長處更發揮出來,而不是抹煞了他們的天賦。而我是否夠了解我女兒的天賦才能,給她適當的發揮空間,至於不足之處的要求,是否做到剛好的練習就好,讓她在"動物學校"中可以過關即可....

大家,共勉之!
The Animal School

<單字備註>
Once upon a time = 很久很久以前。這種開場白總是出現在ㄧ些知名的童話故事中。
adopt = 採納、通過、收養。例:去年她從非洲收養了一個女嬰 She adopted a baby girl from Africa last year.
to make it easier = 使其更容易
administer = 管理(動詞)。同家族的字"行政"(名詞) = administration
took = 動詞原型take。我們中文說"上"XX課或"修"XX課就是用"take" XX
was excellent in = 動詞原型be excellent in 在某方面有優異表現
instructor = 老師、大學講師、教練
passing grades = 及格
was very poor in = 動詞原型be very poor in 在某方面表現很糟
since = 因為、既然、自從。很多意思,要看上下文來決定哪個解釋恰當。
in order to = 為了
wear = 穿戴、磨。這動詞用在很多地方,舉凡"穿"衣物、"戴"帽子/眼鏡、"擦"香水。片語wear 人 out,意思是把某人累壞了,例:Working all night worn me out. 整晚工作累壞我了
acceptable = 可接受的(形容詞)。同家族的字"接受"(動詞) = accept
had a nervous breakdown = 動詞原型have a nervous breakdown 神經衰弱
makeup = (名詞)化妝、化妝品、補救、補考。所以化妝就是補救的行為,哈!
charlie horse = charley horse = cramp = 抽筋。此用語是美國、加拿大的俚語,抽筋(cramp)的意思
overexertion = 努力、用力過度
beat = 打、擊敗。可以是肢體上"打"的動作,也可以是"打敗"他人的意思
abnormal = (形容詞)不正常的、畸形的
valedictorian = 畢業演說代表。在美加地區通常會讓學業成績最好的學生在畢業典禮時做告別演說者
prairie dog = 草原犬鼠、土撥鼠。prairie是"草原",但prairie dog不是草原犬,要加個"鼠",比較不會誤認為是犬類。稱為"草原犬鼠"或稱"土撥鼠"
fought = 動詞原型fight,打鬥、對抗
digging and burrowing = 動詞原型dig是"挖掘"。動詞原型burrow是"動物為了居住掘地洞"
apprenticed = 動詞原型apprentice "當學徒"。apprentice也可當名詞"學徒"
badger = 獾
groundhog = 土撥鼠。土撥鼠有很多種類,牠們之間有何差異我沒特別研究,但就此文中提到的這兩種名稱,以英文直譯中文的方法:prairie dog草原犬,groundhog地豬,這樣看來豬的體型比狗大,所以至少有個概念groundhog比prairie dog大隻。至於在北美很有名的土撥鼠節是"Groundhog Day"
gopher = 地鼠

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親子互動英語韻文與歌謠(5)

接續上一篇 "親子互動英語韻文與歌謠(4)" 提到的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完全肢體反應)運用在學習語言上,突然想到雲門舞蹈教室的廣告詞 [身體學會的 誰也拿不走],透過動身體學會的技能的確忘不掉,就像我們學會游泳或騎腳踏車這類的運動,就算幾年不從事這項運動,學會了就會了;所以,實際操作,透過身體幫忙學習語言,會比只透過聽覺、視覺學習,賦予此語言與個人的連結多加深一點關係。當然,語言學習也無法完全都透過動身體來習得,還是有很多部分做不到,尤其是在學生人數多的教室中,能做的更有限,所以我們在家裡的場景是非常有利於把英語帶入肢體的反應中,加深身體對語言的記憶。
今天介紹這首 Hokey Pokey 也是可以像上一首(If you are happy)一樣,隨您高興靈活增加或更改歌詞,所以就看您想用身體哪些部位填詞都可,要唱一段或十段隨您開心,整首歌的重點除了介紹身體部位,也介紹 in/out (裡面/外面)的概念,還有動作shake(搖動)、turn around(轉圈)。這首歌裡提到的hokey pokey 是指一種圍著圈圈跳的土風舞,下面的歌詞是根據我在Youtube找到的示範影片寫下來的,這段影片一開始很慢,接下來一段會比一段快,小孩通常都很愛。

第一段:右腳 right foot
You put your right foot in
You take your right foot out  (有的版本唱put,不是take)
You put your right foot in
And you shake it all about
You do the hokey pokey
And you turn yourself around
That's what it's all about

底線部分代換為...
第二段:左腳 left foot
第三段:右手臂 right arm
第四段:左手臂 left arm
第五段:頭 head
第六段:膝蓋 knees (it 改為 them)
第七段:肩膀 shoulders (it 改為 them)
第八段:手肘 elbows (it 改為 them)
第九段:屁股 bottom
第十段:小聲 quiet voice
第十一段:大聲 loud voice
第十二段:肚子 tummy
第十三段:鼻子 nose
第十四段:整個人 whole sel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inb6rVozc

其他參考版本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rq--QeiPu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kDff87CR9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DcJ4D3WlU


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中式英文,可以這樣用喔!

          許多人對英文心生畏懼,也許在求學過程有強烈挫敗感,也許遇人(老師)不淑,以至於一直有在學天書的感覺....各式各樣的原因,我相信您只是沒用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學習而已,只要您的母語理解與表達能力正常,拿對鑰匙,一定能打開英語大門。
英文,不過是眾多語言之一,它不是什麼特別難的語言,為了拉近大家對它的距離感,我想介紹幾個英文常用片語中的 "中式英文",沒錯,中式英文,歪果人也是這樣說的喔!所以別怕學英文,它也借用了好多中文喔!
          很多年前我在一家全美語幼兒園工作,我的加拿大夥伴和我服務完小孩們的餐點後,我們也飢腸轆轆了,他對我說 "Let's chow down!" 當時我們都拿著飯碗,所以猜也猜得出他意思是 "我們開動吧!"之類的,但就這個chow聽起來怪怪的,一點都不像英語,好學的我當然開問了,可是他也不知道這是哪來的用語,就是他們很習慣的俚語,表達 "Let's eat!"。 後來總算被我查到了,這個字大約出現在19世紀中後期,來自美國加州(不意外吧!華人聚集區),原來是借用中文 "炒" 這個字來代表 "吃(to eat)" 或 "食物(food)",因為"美食"是中華文化無法讓人忽略的重要元素,而 "炒" 這技術,更是讓中式料理獨具特色,於是這個chow(炒)自然就與 "食物" 和 "吃" 有了連結。我們就來學學chow的用法~
[名詞:食物 = food]
I'm starving. I need some chow right now!
我餓壞了,我現在立刻需要些食物!
[動詞:吃 = to eat,也可表達有點吃得很猛的感覺]
I found a box of chocolate and chowed it down in about two minutes! 
我發現一盒巧克力而且大約兩分鐘就把它嗑光了!
          接下來要介紹出場的,大家一定更熟悉了,颱風:typhoon,雖然美國也有類似我們颱風的天氣類型,但他們叫 hurricane 颶風,這兩個名稱指同種氣候型態,但以發生區域不同而有不同名稱,發生在太平洋西北部的採用中文名稱颱風(typhoon,oo發注音ㄨ的音,整個字唸"胎ㄈㄨㄣˋ "),在太平洋東北部的就用英文名稱hurricane(颶風)。再來,起源於中國的茶:tea(發音"替"拉長音),這個字的來源地是福建廈門,因為廈門是重要的進出口貿易港,所以這個字的音比較接近我們的台語,尤其西班牙文的茶té,發音更是完全台語的茶發四聲。
          麵包夾熱狗,淋上一條紅、一條黃的番茄醬和芥末醬,堪稱是美式食物的代表,然而這蕃茄醬的美式英語ketchup/ˈkɛtʃʌp/,卻是17世紀末從廣東話來的 --  茄汁 (kèhjāp) 或 蕃茄汁 (fānkèhjāp)。因為美國是個民族大熔爐,所以採用這個外來語以區分另一種用在義大利麵或比薩的蕃茄醬(tomato sauce),然而英式英文還是使用 tomato sauce 來指稱這兩種蕃茄醬。英式英語使用區域除了英國外,還有紐西蘭、澳洲、南非、印度、東南亞等國。
          那麼,您知道 "紙老虎"、"丟臉"、"洗腦"、"好久不見",英文怎麼說?勇敢的用我們的中文直譯成英文就對了 ~ "paper tiger"、 "to lose face"、 "to brainwash"、"long time no see"
         "紙老虎"首次以英文 "paper tiger"被書寫在文件中是出現在1836年,約翰·弗朗西斯·戴維斯爵士(Sir John Francis Davis)的著作;然而,卻拜毛澤東之賜使其在西方世界有名 ,因為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他經常用這個詞批評美國政府。
          "to lose face"是從中文"丟臉"直譯成英文而被使用,它的相反詞 "to save face",並不是從中文直譯。本來英文"face"的意思不如中文"面子"這麼具有"信譽、榮譽"的意思,因著文化交流,而擴充文字的意函。"to lose face"最早被使用在公開文件是1876年,派駐中國的英國領事Sir Robert Hart在他發表的一系列關於中國問題的論文中。這個片語的使用方法一定要 lose face 兩個字一起出現,兩字中間不用所有格(my, your, his...),造句:You do make me lose face!(你真是讓我丟臉死了!) 所以,"丟某人的臉" 要說 "make someone lose face"
          "to brainwash"是1950年代朝鮮戰爭時期中美互動下的產物,是常用片語,而且中英文表達的意思一樣,這顯示了在你意想不到的狀況下,例如衝突戰爭中,語言還是可以被借用表達相同意思的。例句:She spent so much money on that fake diamond ring because she was  brainwashed by TV commercials. (她因為被電視廣告洗腦了,花大錢買了那個假鑽戒)
          "Long time no see."大約出現在1900年一本書名很長的小說,故事說到一位印地安人遇見此書作者(以前曾經遇過)時說的話;另一說是借用中文來的,因為它的意思和中文 "好久不見" 一樣,"好久"= long time,"不見"= no see完全不符合英語文法,因此被認為是很有可能受中文影響的洋涇浜英語,雖然歷史學家與語言學家對這句話的起源還有爭議,但卻已形成廣為大眾所使用與理解的用語,是美式英語中很普遍的俚語。
          看完了這八個中式英語用法,是否讓您覺得中、英文是有些關聯的?我希望能因此稍稍減緩您對英語的恐懼,增加一點點趣味性。其實,語言最主要就是學來溝通用的,所以不要害怕使用錯誤的文法,說錯總比沒開口說好,當初如果沒有人說"Long time no see.",這麼簡潔的用語就沒機會取代冗長但正確文法用語"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自我安慰的想法是:也許將錯就錯,有一天就成為新式英語;另一個接受自己犯錯的想法:說錯了就有機會修正,修正了就學到正確用法了! 
          





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親子互動英語韻文與歌謠(4)

在語言教學技巧中,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很常被使用,按照字面翻譯是"完全肢體反應",其主要意涵就是"聽指令以肢體做出回應",最常見的就是當老師說"Stand up. / Sit down." 學生就起立/坐下。這個教學法有許多好處:孩子會運用到聽覺、視覺、動覺,所以能受惠於任一知覺較強的學習者;再者,此教學法的運用步驟是:先以老師說指令,示範動作,學生有點概念後,老師下指令,學生做動作,更熟練了,學生可以輪流下指令讓大家做動作;因此,有些較害羞的孩子不須一開始就開口,減少了心理壓力與不安,等聽熟了,也用肢體動作記得意思了,對陌生語言的壓力減少,自然就能說出口,這也相當符合幼兒學習母語時的順序:大量聽覺與視覺、動覺的配合(大人的聲音和動作)以建立認知,有了充足的認知與理解,就有能力與信心表達。
我們就接續之前介紹孩子們認識的身體部位,加上一些動作,以TPR來介紹一首唸謠與一首歌曲....

<韻文唸謠>
Clap your hands  (拍拍手)
Nod your head     (點點頭)
Turn around and stamp(stomp) your feet (轉圈且踏踏腳)
[註:跺腳可說 stamp your feet 或 stomp your feet]

<歌曲> If You're Happy 如果你很高興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拍拍手)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And you really want to show i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omp your feet. (跺跺腳)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omp your fee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And you really want to show i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omp your fee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hout "Hooray!". (大叫"Hooray")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hout "Hooray!".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And you really want to show i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hout "Hooray!".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do all three. (做上述三個動作)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do all three".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And you really want to show i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do all three".
參考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r7mcxhnw

[補充說明]這首歌非常好做變化,我通常會隨興代換不同歌詞,或加長幾個段落,例如: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nod your head. (點頭)........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turn around. (轉圈)........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ay "Hello". (說Hello)........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jump up high. (跳高高).......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wiggle your hips. (扭屁股).......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retch your arms. (伸長手臂).......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pat your head. (拍拍頭).......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touch your nose. (摸鼻子).......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point your toes. (像芭蕾踮腳尖的動作).......
更多參考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1hqRT9U0w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N_cgoVvsBI

簡易變化版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4WNrvVjiTw
If you're happy happy happy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happy happy happy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happy happy happy clap your hands,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happy happy happy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angry angry angry stomp your feet. 
If you're angry angry angry stomp your feet.
If you're angry angry angry stomp your feet, stomp your feet.
If you're angry angry angry stomp your feet. 

If you're scared scared scared say, "Oh no!" 
If you're scared scared scared say, "Oh no!"
If you're scared scared scared say, "Oh no!" Say, "Oh no!"
If you're scared scared scared say, "Oh no!"

If you're sleepy sleepy sleepy take a nap. 
If you're sleepy sleepy sleepy take a nap.
If you're sleepy sleepy sleepy take a nap, take a nap.
If you're sleepy sleepy sleepy take a nap.

If you're happy happy happy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happy happy happy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happy happy happy clap your hands,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happy happy happy clap your hands.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面對學習困難孩童之心態

        我不是特教專家,只是在工作中正好有機會接觸一些特別的孩子,引起我進一步了解的動機,自己摸索搜尋了 一些相關教學訊息。後來在唸教育研究所時修了一門 “特殊教育”,當時閱讀各式各樣的障礙症狀與特徵,和同學們熱烈討論我們所遇到的學生狀況(我們都是已經有教學經驗再去研究所進修的老師),我們有個想法,就是不需太去研究我們班上哪個孩子是亞斯或自閉兒、ADD或ADHD,而是應該把每個孩子當特殊生看待,這麼一轉念,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怎麼說呢?因為當我們要開口跟家長說 "您的孩子...有點特別...可能需要做個評估..." 之前,其實內心是很掙扎的,因為我們遇到大部分的家長是很難接受這訊息的 --- 他們可能嚇到 "我孩子怎麼會有問題?" ,他們可能害怕 "我孩子會不會被貼標籤、被歧視?" ,他們可能沒意識或了解這現象對未來的影響 "這樣還好吧?長大就會好多了吧?" ....等等,家長無法以平常心坦然接受並面對,是能理解的,因為大家都很怕被當成 "異類" 來對待。然而,對我們有過相關學習與研究的老師來說,正常與不正常之間其實很難有一道清楚的界線劃分;以光譜概念來看待所謂的正不正常,就比較容易理解....




        要辨識光譜兩端的色調很容易,三歲的莫札特展現音樂才華就如同唐氏症小孩一樣容易被辨識出來(註一),像這樣的狀況是少數,我們稱為低發性障礙兒(low-incidence disabilities)(註二),很明顯可以看得出他們需要特殊協助。絕大多數一般大眾,包括高發性障礙兒(high-incidence disabilities)(註三),都有比較多的混色,有的人紅色多一點,有的人藍色多一點,於是,面對症狀較輕、非典型的特殊兒時,更難對家長開口;再者,即使同屬自閉症的兩個不同個體,也會展現出不同的學習困難。即便對於無學習障礙的孩子做分析,也會發現學習能力各有不同,因此,我們覺得 "把每個孩子視為個別獨立的特殊兒" 是很合情合理也貼近公平受教權的理想。
        所以,我倒是覺得以迦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 Howard Gardner),來檢視每個孩子的天生學習能力,是很重要的,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明白如何幫助孩子使用他的強項能力去補其弱項,如此我們也才不會過度苛責小孩的不良表現,而是去看到造成此結果的真實原因,一起和小孩克服障礙和困難。我舉個閱讀障礙(Dyslexia)的例子來說 ~ 蕭敬騰不識字 原來患先天閱讀障礙(請點選此連結).....如果他的父母或老師看到他的學業成績不好時,有發現他其實識字困難,並不是不夠努力,他也不會那麼辛苦地長大,更糟的是還自以為很笨.....一個國際閱讀障礙協會(DDAI)的文章提到"閱讀障礙"是個禮物(天賦),文中列出閱讀障礙者具有八種天賦長才,雖然並非所有閱讀障礙者都發展出這八項能力,但或多或少具備這些上天給的禮物,如果沒有被父母或老師的錯誤對待而摧毀的話,他們會展現出兩種特色:優於正常的智商和異於常人的創意。所以盡早發現孩子的問題,以適當的方式協助其克服困難,或培養其強項能力以代償其障礙,都會讓孩子在學習的路上走得更有自信。
        當我們在看待自己的孩子時,盡可能屏除一些主觀思維,例如: "他就是像(某家族成員)...." ,也許不全然是喔!因為他是個獨特的個體; "他就是努力不夠、不專心..." ,那麼再觀察一下,不努力和不專心的原因是什麼?總之,如果我們都那麼細心的研究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學習困難或學習障礙的症狀一定會獲得大幅的改善。

(註一) 天才也是屬於特教範疇
(註二) Low-incidence disabilities / High-incidence disabilities 美國對於學習障礙的分類,我不知道中文的專有名詞是什麼,所以自己翻譯為低發性障礙/高發性障礙。Low-incidence disabilities(低發性障礙)佔學齡兒童人口數少於1%,例如自閉症、視障、聽障...等等,症狀顯著。
(註三) High-incidence disabilities(高發性障礙) --- 美國的研究資料顯示,在學齡兒童中發生率約1/10,這數字比20年前增加151%,部分原因是早產兒的存活率大幅提升,而早產兒比一般足月兒有2-3倍可能出現高發性障礙症狀,這些障礙包括閱讀障礙(Dyslexia) 、注意力缺損(ADD)、注意力缺損且過動(ADHD)...等等。這些障礙比較難評估,尤其是在教室情境外的場合,然而太晚發現,錯過適度矯正治療,就很難避免或減輕這些障礙對孩子的衝擊和影響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親子互動英語韻文與歌謠(3)

通常我們在孩子baby時期,會介紹他們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所以,以此概念將英語帶入生活中時,也是從認識身體開始。
延續前兩篇文章,我們繼續玩身體遊戲,這首兒歌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頭兒、肩膀、膝、腳趾”,適合從baby玩到小學生,不同年齡有不同玩法,小寶寶時,您可以邊唱邊按摩寶寶的頭(head)、肩膀(shoulders)、膝蓋(Knees)、腳指頭(toes)。孩子到了幼兒園階段,您可以帶領孩子一起唱,一邊碰自己唱到的部位,可連續唱幾次,一次比一次快。孩子熟悉這些名稱時,可以約定,第一次,親子一起唱;第二次,孩子唱 head,其他歌詞爸媽唱,"eyes and ears and mouth and nose"一起唱;第三次,孩子唱 head, shoulders,其他歌詞爸媽唱,"eyes and ears and mouth and nose"一起唱......以此類推唱下去,很好玩的喔!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Knees and toes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Knees and toes
Eyes and ears and mouth and nose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Knees and toes

參考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WX8HmogNyCY

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親子互動英語韻文與歌謠(2)

這篇韻文很適合和小baby及學齡前孩子玩,當然有些低年級孩子也還喜歡媽媽這樣和她玩,例如我家柔柔,碰到肚臍就笑個不停....

These are baby's fingers (摸摸孩子手指)
These are baby's toes (摸摸孩子腳趾)
This is baby's belly button (摸摸孩子肚臍)
Round and round it goes (用食指繞著孩子肚臍畫圈)

These are baby's eyes (摸摸孩子眼睛)
This is baby's nose (摸摸孩子鼻子)
This is baby's belly button (摸摸孩子肚臍)
Right where Mommy blows (用嘴圈著孩子肚臍發出嗚聲,微微震動孩子小肚肚)
(通常玩到這兒,孩子都很有反應)

參考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Jj4BGLzbx0

另外,也可以把 "baby's" 代換成孩子的名字,例如:
These are Mary's fingers
These are Mary's toes
..............

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

親子互動英語韻文與歌謠(1)

接續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擴大音素資料庫"概念,我很鼓勵從baby時期開始多接觸不同的聲音,而聲音的範圍不限制何種語言或音樂,目的就是擴大孩子對各種聲音的接受度,為日後語言或音樂的學習增添一些熟悉感。
身為英文老師,我知道的英文童謠、韻文、故事比中文多很多,在無數個柔柔睡不著的夜晚,我試著想用她不懂的語言催眠她,於是抱著她走來走去,唸著唸著,她還是不睡,如果我還有力氣就給她邊唸邊按摩,當然,我所有的招式對於柔柔的失眠是完全無效,但還是想和大家分享,因為這也是藉由親子互動帶入英語音韻的好方法。

今天介紹的這首適合臉部按摩:
Brow brow brinkie (雙手拇指由寶寶眉心往外按摩眉毛)
Eye eye winkie       (雙手遮蔽寶寶眼睛開合開合)
Cheek cheek cherry (手心按摩寶寶臉頰)
Mouth mouth merry (摸摸寶寶嘴唇)
Chin chopper chin chopper chin chin chin  (摸摸寶寶下巴)
相反的,也可以握著寶寶的手按摩您自己的臉
韻文唸法請參考下方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QPrx09v678

像這樣的親子互動還有另一個好處,因為是爸爸媽媽和寶寶的互動,所以對寶寶來說,這不是個什麼奇怪的外來語,而是很平常的用語。無論您的英文好不好,都不須害怕做這樣的嘗試,發音標不標準不重要,重要的是您願意開口使用這個語言,您就是為孩子的學習創造環境,示範正確態度。
希望您喜歡這樣的互動!

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幾歲開始學英文好?

本來是想介紹些輕鬆、好玩、適合親子互動的英語兒歌或唸謠,但怕家長們誤會,以為Julie在暗示、鼓勵,盡早讓家中幼兒開始學英語,所以念頭一轉,決定先來聊聊這個話題,讓家長們安心,以平常心來看待"英語學習"這件事。
坊間補習班的廣告詞總少不了:"語言黃金期"、"競爭力"、"國際觀"、"輕鬆學習".... 等等;這些詞句不外乎想傳達的訊息就是:越早起步,孩子越能輕鬆學好英文,有了英語能力就可與世界接軌,有競爭力、前途一片光明...。這樣的論調不能說他完全錯,但的確是用了某些研究理論做了不太確實的闡釋。
就 "語言黃金期" 而言,是有這麼一回事沒錯,小孩的腦從出生開始就能處理任何語言,任何她/他所處的環境語言,這是內建機制,並非學習而來(有興趣多了解的人,可參考Noam Chomsky的學術理論"Universal Grammar" http://www.medicaldaily.com/noam-chomskys-theory-universal-grammar-right-its-hardwired-our-brains-364236),一般正常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應該都會在適當時機習得母語,大約五歲前是語言發展最活耀的時期,所以在這期間暴露在有語言的環境中,就是掌握了 "語言黃金期" 了!說到這兒為止,我提到的只有 "語言"、 "母語",並沒說到學習 "英語" 的黃金期吧!所以弔詭的廣告詞是如此誕生的,把這樣的學說套用到學英文,聽起來很有說服力,於是鼓勵了ㄧ些人把幼兒送去全美語或雙語幼兒園。然而,孩子是否能因此就自然而然學會並精通兩種語言?我的答案是:因人而異,但大多數行不通,甚至會有某些雙語程度皆差的狀況。我所謂的 "因人而異" 除了大家能想到的天賦資質人各有異之外,最主要是各人出身所處環境與其他外在條件,都是具有相當影響力的變異因素。舉個例子,小孩在胎兒時期就發展聽覺,在子宮內聽到的語言就形成他們的母語,因此真的能製造雙語環境,讓孩子在腦部發展時期就同時取得兩種語言的自然發展是相當困難的,除非父母親在日常生活中就以雙語在互動;那麼,既然大部分的我們都不是這樣的中英文環境,我們的語言發展就是自然而然的先發展母語為主要語言,然後以穩固的母語基礎再學習其他語言,這樣的順序比較合理,比較合乎語言學習的脈絡;反之,在一個孩子還沒有習得相當的母語基礎時,很人為地營造英語環境,並讓一個幼兒,還在發展母語、還在發展生活自理能力、還在發展人際互動、溝通協調、肢體控制....的幼兒,整天待在這樣的環境,除了辛苦,對某些幼兒還可能造成兩種語言皆發展不完全,或某些輕微的行為或肢體發展異常被忽略,而錯失早療黃金期,心理層面的影響也可能反映在日後很多方面的行為反應。
基於對這個議題的好奇,我看了國內外一些研究報告,很想找出學習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最佳時機,其中有個讓我莞爾的年齡:11-13歲!相信您也有點意外吧?雖然大多都是落在5-10歲,但根據我個人學習外語與教授英/西文經驗,我相信任何年齡都可以學習外語到夠你使用的程度,早學、晚學的差別在於發音的準確度,但這真是個最不需要去在意的問題,真正影響學習成就的是動機,不是年齡。當一個人有動機,輔以該年齡適合的學習方法,就能達到應有的學習成效。我教過的學生最年輕的是兩歲半,最老的六十歲,都是初學者,當他們在接觸這個新語言時,他們腦部對於接收到的訊息,有不同的運作方式,於是我授課的方式、用語、教材...都需貼近他們能理解的方式,才能成功傳遞到另一端,而他們的吸收力也沒問題,是否能讓這語言停留在腦部久一點,就與他們使用頻率有關。
再說我自己的學習經驗,我大約在38歲開始學義大利文,以學習語言黃金期來看,我應該可以打消學習念頭了,但班上我卻是學習最快學得最好的,其他同學都是二十初的年輕人,我想,很大的原因是我有強烈動機,而且已經累積了許多語言學習的經驗,在這之前我學過英文、西文、日文、法文,在生活中接觸的台語、客語、馬來語,也有所貢獻(原因在下一段)。以高齡的學習者來說,因為有相對豐富的語言程度,對一個新語言有較優的理解、推理、分析、歸納等能力,這樣的優勢能力不會亞於年輕或年幼者的學習能力。
讓我再談一下 "音素"(phoneme),音素是語言最小的一個發音單位,音素的改變會更改字詞的意思。世界上大多數語言使用約20-40個不等的音素,不同語言使用到的音素或多或少會有交集,於是我們會發現如果在學習母語所沒有的音,會有發音困難,於是很多人強調越小學英文越好,是對了發音這件事。以此概念來想,與其花大錢,違反自然環境,送小孩去浸泡在英語環境,不如在家使用多語交談,自然又省錢,還可擴大孩子腦內的音素資料庫,有助於日後外語學習。我爸爸說台語,我媽媽說客語,從小習慣三種語言的音素和語調,對我學外語的接受度的確有相當程度的幫助。那如果您家裡只習慣說國語(我現在就是這樣),有什麼方法幫助孩子多接觸不同音素嗎?有的,韻文和歌謠是很容易的方法,也是親子互動、共學的好媒介;在我的學生中,發音較好的,音感也好。所以英語發音好不好,不只是英語發音的問題,而是一個人對於聲音辨識與模仿能力的問題,這也是為何一開始我想介紹些簡易有趣的英語童謠歌曲,讓大家可和家中寶貝一起玩。無論是不是英語,只要是有音韻的唸謠和歌曲都很好,只因為我是英文老師,當然介紹英文的囉!下次再介紹了!

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High Frequency Words 高頻率字彙

在我們認真用字母卡練習phonics(自然發音)法則的同時,別忘了,還有一群很重要的字要學習喔!這些字在英文有許多稱呼:sight words, Dolch words, Fry words, high frequency words,無論怎麼說都是指常用字且不太符合拼音規則的字,我們在學習這些字時,需要求孩子熟練到能一眼就認得,才能有助於閱讀時的流暢度。為何如此高標準要求,讓我簡單說明如下:
Dolch list 是由220個最基本sight words組成,這些字出現在學校教科書、圖書館書籍、報紙、雜誌的比例高達50-75%,這些字屬於功能性用字,例如:代名詞、形容詞、副詞、介係詞、連接詞、動詞,這些字比較難透過圖片學習。而Fry list 是根據語言變革所更新的常用1000字所組成,它的排列順序是按照使用頻率,因此,所有Dolch words都有包含在內,而它們佔了所有書寫用語的90%。(我會將這些字列表於文章下方,供大家參考)
由此看來,學習這些字的重要性不可忽略,雖然它們比較不符合發音法則,但有了自然發音法(phonics)的概念,對於學習認讀sight words還是有相當助益的,這就是為何每次我規定的回家作業一定有"字母卡練習"這項。課堂中我會使用字卡玩遊戲,增加這些sight words的曝光率;另外一項回家功課,小故事書的閱讀,也是在無形中增強孩子們認讀這些困難的sight words,因為這些the、a/an、he/she....在小小一本故事書中就出現好多次,每天唸1~3次,很快就記得了,重點是孩子們也不覺得背這些字背得很辛苦。
再次強調,為何我相當注重"每天""唸"功課10分鐘,因為我們沒有英語環境,就要自己製造,讓這些字每天出現在孩子眼前,就會認識這些字,就會覺得它們是高頻率字彙(high frequency words)。如果我每天看你10分鐘,一段時日後,我遠遠瞄到你,立刻就能喊出你名字,是吧?

Dolch Word List (Pre Primer List)
a          and        away       big        blue       can        come       down       find      for
funny   go         help         here        I            in           is             it          jump   little
look     make     me           my        not         one        play        red         run      said
see       the         three        to          two        up         we       where    yellow     you
Dolch Word List (Primer List)
all        am        are           at           ate         be          black     brown     but      came
did       do         eat          four        get         good      have      he           into     like
must    new       no           now       on          our        out         please     pretty   ran
ride     saw       say          she         so           soon      that       there       they      this
too      under    want        was        well        went     what     white       who     will
with    yes
Dolch Word List (First Grade List)
after    again    an            any         as           ask        by        could       every    fly
from    give     giving      had         has         her         him       his         how      just
know   let       live           may        of           old         once      open     over       put
round    some   stop        take         thank     them       then      think     walk    were
when
Dolch Word List (Second Grade List)
always   around   because   been    before    best       both       buy       call      cold
does       don’t     fast         first      five       found     gave      goes     green    its
made     many     off         or           pull       read       right      sing     sit         sleep
tell        their       these      those     upon      us          use        very     wash    which why      wish       work      would    write     your
Dolch Word List (Third Grade List)
about    better     bring      carry      clean     cut        done      draw    drink     eight
fall       far          full         got         grow     hold      hot         hurt      if           keep
kind     laugh      light       long       much    myself    never     only    own       pick
seven   shall       show      six         small     start        ten       today   together    try
warm

Fry Word List (First Grade ~ Fifth Grade) - 1000 high frequency words
http://new.schoolnotes.com/files/BCCSKA/Fry1000inwords.pdf

高頻率字彙表根據不同地區英語系國家的研究,多少會有些出入,但學會前100字,對於兒童在閱讀童書時,大約有50%的字彙可以看得懂,雖然這可能距離完全理解的閱讀還有些距離,但對初學者卻是個很好的開始,在此附上影音連結,有助於學習正確發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b6lY0TJCQ





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給家長的一封信 ~ Julie的教學理念

最近陸陸續續有些新生加入,為了小孩們在英語學習的路上多些成就感,也為了家長們的荷包著想,總殷切的希望能傳達正確&有效的學習概念給大家,但時間有限,在接送孩子時並不是都能和每位家長做交流與分享,於是想把自己一些教學理念寫下來,方便家長們點閱;無論是否和我一起學習,無論您是我過去、現在、或未來的學生家長,這些學習提點都是重要且有效的:
1. 親、師、生,三者各司其職
家長、老師、學生在同一艘船上,目標一致,必須分工合作,不可跨越其職。Julie會根據學生學習狀況,制定教學計畫與進度,由於我本身有"差異化教學"(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與"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學術研習背景,堅持小班教學,以達到最佳的客製化學習計畫;在此教學模式中學習要有成效,家長、孩子和老師的配合很重要。這艘船上,我是船長,小孩是船員,家長是啦啦隊員兼時間管理員。該如何划、如何操槳,Julie會直接下達指令與技巧給小船員們,小孩們做的對不對、好不好,我都會一一給予回應與校正,家長千萬不要求好心切的努力幫忙教,家長的角色是在一旁幫忙:注意孩子是否遵守約定,每天10分鐘唸英文(唸出聲音),注意是否遵守約定唸足遍數,當然家長還要提供能讓孩子安靜專心的環境,以及肯定他們的努力付出,對於品質不要批評(批評指導是我的工作,別忘了!)。我出的回家功課通常都是每天拼音(初級)和閱讀10分鐘,請注意,每天10分鐘、每天10分鐘、每天10分鐘喔!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可不可以一天30分鐘,休息兩天,再繼續?不~行~!如果有時真的很忙,那唸次數少一點、時間短一點,第二天再補足,可以。重點就是"每天",請您想想為何我們會中文?就是"每天"都用到呀!每天用就記得住。
2. 親師無縫溝通
我相信沒有學不來的孩子,但有不了解孩子學習特質的家長和老師。以多元智能的觀點來看,孩子各有學習天賦,但大人很容易以自己觀點,不自覺的給孩子框架;老師和家長角色各異,孩子在其面前也會展現出不同面相,如果親師間有良好溝通與信任,將更能發掘出孩子的學習潛能。孩子有任何特殊狀況,或需多加關注的地方,親師間要能互相告知。世界上只有兩種人當孩子成就超越自己時會打從心裡開心,那就是孩子的父母和老師,所以親師間應該互相信任合作無間。
3. 不迷信外師
優秀的英文老師,什麼國籍都有。大家以為外師發音比較好,英文能力比較好?想想我們自己的中文,每個人的發音和中文程度都一樣好嗎?不見得吧!每個人的文學程度不同,不是每個會說中文的人都會正確注音或寫出結構完好的文章吧?再說,何謂 "標準"發音?很多說英語的國家口音差距極大,中文也有同樣的情況,各地華人口音不同,誰是標準?能溝通比較重要。如果我們不可能期望全球華人都有一樣優質的中文程度,又如何相信只要是外師就會比中師對各地口音、用字遣詞、句子文法結構、文章文體結構有研究?
4. Julie的教學內涵
"言之有物"很重要,所以我重閱讀。由於英文字型和發音有緊密關係,所以學習自然發音法(phonics)是學習初期的重點,在學習此發音規則的同時,我們做許多拼音練習、認字讀音、聽音拼字,也開始閱讀簡單小繪本,有系統的慢慢增加閱讀的難度,在這一本又一本的故事閱讀過程中,孩子漸漸建立了sight words(常用但不符合發音規則的字)字庫,也在不知不覺中習慣常用句型,如此,對於將來文法的學習就建立起基礎。隨著閱讀內容增加,我們也會延伸出其他練習:會話(確認對於閱讀內容的理解)和寫作(讀書心得報告)。您的孩子所需要的英文能力:聽說讀寫,都能在這學習過程中慢慢建立,而且,因為是透過大量閱讀建立的英文能力,才能言之有物,說之有理,下筆成章。
5. 我想教孩子的,不只是英文,更重要的還有:有效學習的方法、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養成。
謝謝您耐心地看完我的碎碎念,對於學習,我是有點龜毛,對於學習,我是不接受馬虎打混,如果您認同,就讓我們攜手合作,讓孩子們發揮自己最大的學習力。